華僑,是孫中山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華僑,是辛亥革命重要的先鋒和推動力量,孫中山先生曾經贊譽‘華僑乃革命之母’,是對他們在近代民主革命中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功勛的正確評價。
(座談會上編劇認真聽取介紹)
座談會上,電視劇《出洋》總策劃邢瑛瑛首先介紹了該劇的創作背景、策劃初衷以及肩負的神圣使命,并就此次采風提出了的具體要求;各位專家、學者就僑批的起源、由來、歷史背景、發展規模以及對潮汕地區歷史經貿文化所產生的影響,尤其強調海外華僑通過僑批對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共產黨紅軍早期紅色秘密交通站、抗戰時期所作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等情況暢所欲言。會上,《出洋》主創人員和各位專家進行了互動和交流,氣氛熱烈。
(汕頭市開埠文化陳列館大樓)
(聽陳列館講解員講解)
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大樓始建于1907年,占地約400平方米,原建筑坐西南向東北,共有三層半,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大樓見證了老汕頭埠的建制沿革和盛衰更迭。
(汕頭市僑批文物館)
(僑批文物館召開座談)
“僑批”一詞,對于許多潮汕人來說,也許并不陌生。潮汕祖先遠渡南洋謀生,如果攢了一些錢,心里念著家鄉,便通過水客,把錢和家書一同寄回來給家人。人們將這種信稱為“批”,因此有了“僑批”一詞,僑批文物館館長林慶熙為采風團隊介紹僑批時這樣說道。
(僑批文物館館長林慶熙親自講解僑批史)
近幾年來,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僑批文化館林慶頤館長及其同事們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有關僑批的種種歷史資料。截至目前,他們已出版三十余種僑批專著,并將11萬封僑批分編為139冊,還和中山大學聯合建立潮汕僑批數據庫。
(汕頭東征軍紀念館)
(聽東征陳列館講解員介紹)
位于外馬路的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是國民革命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成立于1996年5月的“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是汕頭市第一個革命史專題館,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