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是孫中山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華僑,是辛亥革命重要的先鋒和推動力量,孫中山先生曾經贊譽‘華僑乃革命之母’,是對他們在近代民主革命中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功勛的正確評價。為充分發揮僑鄉文化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潮汕僑批故事,發揮海外華僑華人的作用,弘揚僑批精神和中華傳統美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助推廣東文化和文化產品“走出去”,促進廣東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根據省委宣傳部的計劃安排,電視劇《出洋》劇組由總策劃、省文聯電視藝術家協會專職副主席邢瑛瑛帶領下,總制片人楊文杰、國家一級編劇李彥雄、著名編劇陳濤、制片人魏光雄等組成的創作團隊一行(五一期間)深入汕頭市為期六天采風,為劇本創作夯實基礎、挖掘和收集真實的原始素材。汕頭市委宣傳部領導對劇組采風一行表示熱烈歡迎,并委派專人全程陪同采風。
(采風團隊)
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汕頭市委宣傳部、廣東省文聯電視藝術家協會、廣東龍達影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聯合策劃的40集電視劇《出洋》,該劇主要通過“僑批”故事反映潮汕華僑移民史、創業史,見證廣大潮汕籍僑胞對中華民族艱苦奮斗、開拓創新、誠信篤行等優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見證他們在近代民主革命斗爭中做出的重大貢獻和犧牲,見證他們對祖國的無限深情和對家鄉親人的眷戀與關愛。僑批精神將極大地鼓舞、鞭策后人奮發圖強,努力建設好自己的祖國、家鄉,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僑批專題座談會)
5月2日上午,由汕頭市委宣傳部組織召開潮汕地區僑批專家學者座談會,會議由汕頭市委宣傳部副調研員劉雨聲同志主持,廣東歷史學會副會長、汕頭大學原黨委書記黃贊發;廣東省潮學研究院副院長黃挺;廣東歷史學會常務理事李宏新;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陳荊淮;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原常務副理事長王瑋中;汕頭僑批文物館館長林慶熙;汕頭話劇團團長趙曙光;潮汕籍作家劉瑞瑾;汕頭澄海振盛興僑批局傳人曾益奮等與劇組主創人員出席座談會。
(座談會上編劇認真聽取介紹)
座談會上,電視劇《出洋》總策劃邢瑛瑛首先介紹了該劇的創作背景、策劃初衷以及肩負的神圣使命,并就此次采風提出了的具體要求;各位專家、學者就僑批的起源、由來、歷史背景、發展規模以及對潮汕地區歷史經貿文化所產生的影響,尤其強調海外華僑通過僑批對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共產黨紅軍早期紅色秘密交通站、抗戰時期所作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等情況暢所欲言。會上,《出洋》主創人員和各位專家進行了互動和交流,氣氛熱烈。
(聽陳列館講解員講解)
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大樓始建于1907年,占地約400平方米,原建筑坐西南向東北,共有三層半,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大樓見證了老汕頭埠的建制沿革和盛衰更迭。
(汕頭市僑批文物館)
(僑批文物館召開座談)
“僑批”一詞,對于許多潮汕人來說,也許并不陌生。潮汕祖先遠渡南洋謀生,如果攢了一些錢,心里念著家鄉,便通過水客,把錢和家書一同寄回來給家人。人們將這種信稱為“批”,因此有了“僑批”一詞,僑批文物館館長林慶熙為采風團隊介紹僑批時這樣說道。
(僑批文物館館長林慶熙親自講解僑批史)
近幾年來,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僑批文化館林慶頤館長及其同事們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有關僑批的種種歷史資料。截至目前,他們已出版三十余種僑批專著,并將11萬封僑批分編為139冊,還和中山大學聯合建立潮汕僑批數據庫。
(汕頭東征軍紀念館)
(聽東征陳列館講解員介紹)
位于外馬路的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是國民革命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成立于1996年5月的“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是汕頭市第一個革命史專題館,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看汕頭彬園警史影像)
參觀彬園警史館,了解汕頭自1860年開埠以來的警察歷史與文化,通過大量的警史展品來印證汕頭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成就,并觀看《1930年代汕頭舊影像》。
(繁華的汕頭小公園)
小公園位于汕頭老市區中心,是20世紀30年代汕頭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是汕頭百載商埠的歷史標志。周邊的安平路、升平路、國平路等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布,加上兩側的舊街坊“四永一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形成了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華商業區、居民區。區內的百貨大樓高7層,是1932年華僑集團集資創辦的“南生公司”,這是老汕頭的標志性建筑及小公園的象征之一。小公園是汕頭老市區舊城的勝跡,是汕頭歷史商業繁華的見證。
(參觀蔡楚生影劇博物館)
參觀位于汕頭市小公園片區“中國進步電影的先驅者”---蔡楚生影劇博物館。
(參觀振盛興批局舊址)
(聽振盛興批局后人曾益奮講解)
“振盛興批局”創辦人曾仰梅的兒子曾益奮說道,當年的僑批局雖然形式上是一門生意,但卻更像是一種社會公益事業。他說,僑批業務本身賺不到多少錢,批局一般收取批款的2%到4%作為匯費,但是這些匯費收入在扣除了各類支出之后,通常所剩無多,甚至還要虧本。所以,開辦僑批局的人都會有其他的產業作為支撐。
(汕頭樟林古港)
樟林古港位于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東里鎮,方圓2平方公里。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有三個重要起源地,也是三個地標,它們分別是南宋時期的福建泉州港、元明時的漳州月港,以及清朝中葉的樟林港。 歷經兩個世紀的變遷,樟林古港的新興街繁華不再,但遺跡猶存。樟林古港的新興街是潮人飄洋過海出國謀生的歷史見證,吸引成千上萬的人前來尋根認祖。
(樟林古港華工出洋時乘坐的紅頭船)
樟林古港的紅頭船,當時廣東船涂紅色,叫紅頭船,樟林古港因此被譽為紅頭船之鄉。艱苦奮斗、誠實守信的紅頭船精神,一直鼓舞著潮汕后輩的子子孫孫。而這里也成為海外僑胞回汕必到之地。
(陳慈黌故居)
參觀被譽為“嶺南第一僑宅”的陳慈黌故居,位于澄海隆都鎮前美村,宏偉壯觀的建筑規模,中西合璧的建筑藝術,古老的潮汕民俗,典雅的舊日風情,陳慈黌故居是潮汕文化的一個縮影。
通過此次創作采風,主創團隊對潮汕僑批文化和僑批精神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并帶回大量的華僑和僑批歷史書籍、圖片,以及各種影像資料等素材,收獲頗豐,豐富了創作團隊在構思電視劇《出洋》的主要人物形象。在內容創作上做到扎扎實實、精益求精。為接下來的拍攝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滿懷信心打造一部無愧于新時代的精品力作而努力奮斗。
廣東龍達影業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 粵ICP備191106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