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批判了黨內長期存在的“左”傾關門主義。
4、分析了國內階級的新變化。
洛川會議
時間:1937 地點:洛川
內容意義:
1、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正確地分析了全國抗戰開始以后的形勢,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線。
2、闡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獨立自主原則問題,認為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在抗戰中的領導權。
3、在敵人后方,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在國民黨統治區放手發動抗日的群眾運動。
4、以減租減息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解決農民問題基本政策。
六屆六中全會
時間:1938 地點:延安
內容意義:
1、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2、提出“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制定了黨的干部政策。
3、提出黨內生活民主化。
延安整風
時間:1942 地點:延安
內容意義:
1、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2、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反對教條主義,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統一。
3、整風采取“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認真嚴肅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4、整風的方法是學習理論,聯系實際,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思想認識。
中共七大
時間:1945 地點:延安
內容意義:
1、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提出黨的三大作風:理論聯系實踐,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2、劉少奇作《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將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這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的第一次概括。
3、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七屆二中全會
時間:1949 地點:西柏坡
內容意義:
1、提出了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支戰斗隊,同時又是一支工作隊。
2、說明了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到城市,必須把恢復和發展生產作為黨的中心任務。
3、闡述了全國勝利后的基本矛盾和黨在全國勝利后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